2025浙江省中小企业法治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
2025年11月7日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”当前,我国民营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的推进实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支撑。在此背景下,2025年11月7日,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、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、浙江省法学会指导,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、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,宁波市工商业联合会支持,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、浙江金道(宁波)律师事务所承办,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、北京通商(杭州)律师事务所、上海建纬(杭州)律师事务所、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协办的2025浙江省中小企业法治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主题为“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,推动民企高质量发展”。
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会长胡祥甫担任开幕式主持人,宣布活动正式开幕并介绍到场领导和嘉宾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、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田梦海,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吴海瑜,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应云进,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郑金都,宁波市工商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洪峰,宁波市司法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忻思忠,宁波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、市工商联原党组书记、一级巡视员黄辉,宁波市信访局原局长、市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周建飞等出席开幕式。此外,省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齐林、应向健、赵青航等,宁波市江北区司法局局长林幼红、副局长欧金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驻宁波商会的领导、《浙商杂志》《浙江法治报》《每日商报》等媒体朋友、企业家朋友、律师同仁及宁波大学等高校人员约260人齐聚现场,共商民营经济法治发展大计。
领导致辞
开幕式上,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、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田梦海致辞。他指出,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征、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。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作为我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,首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,将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”写入法律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法律支撑。省人大常委会已出台全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,后续将持续完善配套法规制度,推动法律条款落地见效,以法治刚性保障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。
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吴海瑜致辞。她表示,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,目前浙江民营经济总量已超6万亿元,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67.4%,呈现“67889”特征。2025年我省有107家企业上榜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,上榜企业数量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,另有多家企业上榜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”“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”“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”“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”等榜单,五张榜单数量均居全国第一。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“娘家人”,将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,推动政策精准落地,强化法治服务供给,联合省法学会建立浙商法律服务团,为企业提供合规体检、纠纷调解等服务,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、发展壮大。
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郑金都致辞。他强调,本次论坛主题紧扣时代脉搏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于2025年4月30日发布、5月20日实施,彰显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关怀。他提出,要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“十五五”规划草案要求,聚焦法律实施中的公平平等保障、人格权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,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,加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协同治理,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,共同探索民营经济法治保障新路径。
论文颁奖
领导致辞结束后,进入论文颁奖环节,由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邱华主持。为提升论坛影响力与实效性,切实关注中小企业权益相关法律问题,研究会围绕“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,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”主题开展论文征集活动,共收到来自理论界专家学者、实务界律师及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宁波大学等高校青年学子的投稿论文66篇,众多创作者聚焦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贯彻落实,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。经评审,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篇、二等奖8篇、三等奖12篇,获奖名单附后。
主题演讲
颁奖仪式结束后,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,由宁波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会长黄立明主持。三位重量级专家分别从政策解读、法治保障、创新保护三个核心维度带来前沿分享与务实指导。
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应云进作《中央和浙江省近年来民营经济政策及其变化》主题演讲,以“看懂政策,找准方向”为核心,解析了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国家战略规划“谋划一策划一规划一计划”的推进逻辑,系统解读中央及浙江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演进与核心导向,助力中小企业把握国家战略机遇、用好政策红利。
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会长胡祥甫作《民营经济促进法给民营企业带来的福音》主题演讲,从法律制定背景、核心条款及实践影响等方面,深入剖析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在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融资支持、权益保护等维度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法治保障,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、增强发展信心。
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陈超作《知识产权保护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》主题演讲,结合宁波产业特色,从“知识产权是民企核心动力”“宁波民企知识产权挑战”“应对策略与实践探索”等方面,阐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,提出针对性保护策略与建议。
主题沙龙
论坛最后设置主题沙龙环节,由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施珏主持。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马齐林、浙江金道(宁波)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蔡本荣、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舒木、上海建纬(杭州)律师事务所工程总承包法律实务中心主任黄克海等嘉宾,围绕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实施中的核心实务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
嘉宾们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与实践经验,聚焦六大关键话题:一是从法学理论视角解读民营经济法律地位,明确对稳定长期发展预期的核心作用;二是探讨融资困境破解路径,包括金融机构出台落实细则、设立考核指标,以及应收账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规定的落地举措;三是推广商事调解等高效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,分享快速化解企业纠纷的实践案例;四是强调配套细则完善是法律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建议规范招标文件、发布典型案例指引;五是分析法律为浙江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梯度培育、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;六是倡导民营企业将合规文化转化为内生动力,通过聘请法律顾问、完善内部治理等方式实现合规从成本到价值的转变,为中小企业应对法律挑战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。
浙江省中小企业法治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,已连续举办17届,始终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,搭建法治交流平台,整合优质资源,为中小企业法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未来,论坛将持续围绕民营经济发展需求,推出更多精准务实的活动,以法治力量护航浙江民营经济行稳致远。
附: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: 1.吴昊、邵敏杰:《<民营经济促进法>视角下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难问题的化解——基于<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>的法治实践经验》 2.席子涵、马齐林:《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实质公平实现——负面清单的功能转型》 3.朱飞:《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平竞争审查的定向表达与优化进路》
二等奖: 1.缪函希、马齐林:《合规护航:中小企业涉外经营风险防范与国际规则衔接路径探析》 2.朱林月、张友连:《形式与实质:民营经济平等原则的实现路径——基于<民营经济促进法>的分析》 3.褚亮、罗浩:《适度监管视域下中国创业投资基金治理路径构建》 4.王垚森、胡浩翔:《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导向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改革进路》 5.徐宇杰、马齐林:《<民营经济促进法>框架下诚信政府的法律衔接》 6.申柱石、吴婕、陈茜楠:《权责重构与营商环境:新<公司法>下董监高责任体系的范式转型与治理价值——以违法减资中“董监高”责任的承担为例》 7.王欣辰:《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虚置化风险的归因与应对》 8.毛丽英、李建林:《论诈骗罪“财产损失”的司法认定》
三等奖: 1.叶晗煜、马齐林:《<民营经济促进法>护航“金名片”——以“绍兴黄酒”为例》 2.张婷:《关于采用争议评审机制处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研究》 3.高沈、夏家品:《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夫妻公司中的适用》 4.李滇: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承诺制改革的法治保障深化研究——基于<民营经济促进法>视角的浙江路径探索》 5.蔡本荣、欧阳盈莹:《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》 6.诸奇红、陈青霖:《低空经济视野下航空极限运动的典型法律问题分析及防范建议》 7.王芳芳、周晖:《监护权纠纷中未成年被监护人诉讼地位判断》 8.胡桢天:《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困境与解决出路——以两岸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比较为切入点》 9.孟泽毅、倪洛伟:《商事调解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中的功能定位与机制创新》 10.刘逸彬: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法治化治理——以绿色信贷的支持机制与法律保障为视角》 11.王奕阳、张程炜:《低空经济中无人机运营的法律规制与律师实务要点》 12.方志宇、石浩磊:《孙子女、外孙子女法定继承地位证成——以上述主体获取祖父母、外祖父母遗嘱中遗产的性质为视角》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