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信如金, 为业载道
2025年2月12日
又是一年元宵至,当糯米香裹着春日的温暖漫上窗棂,金道律师事务所于时光的褶皱里,轻轻织就了一幅“有味清欢”的长卷。
2025年2月12日,值此元宵佳节,金道所在9楼会议室举办“有味清欢之元宵喜乐会”活动。以团圆为序,以法治为章,金道律师共赴一场古意与今朝相映的春宴。
暖心汤圆,甜沁心扉
捧一盏盛满糯白的圆满。指尖轻触,是汤圆在沸水中翻涌的温柔;唇齿留香,是芝麻在舌尖化开的绵长。暖意从掌心蔓延至心底,是年节尾声对团圆的温柔挽留。
古韵拓印,韵染流年
铺展宣纸,拓包轻叩千年风雅。一拓一印,纹路渐次浮现,如历史的呼吸穿透尘埃。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,留住美好,传承文化。
乒乓跃动,笑染春风
乒乓跃动,弹跳成欢快的音符。胜负之外,是身姿舒展的恣意,是眉眼飞扬的酣畅,笑声与掌声交织成春日的序曲。
过了元宵,春节才算真正过完。由金道品文委特别策划的《一年又一年》如期而至,请轻轻翻开这卷名为“有味清欢”的长卷,回味年的味道。
年味推送官:郑海丽 大年初一,回江南第一家有感 曙日红,千重锦浪 十五世同居,三朝旌表 御史第,大夫第 忠孝善义俭,义泽传家为甚 和顺齐家,誉留史册 曾年少,曾清贫 曾奋发,曾壮志 岂敢入繁华 岁月如烟,朝露浮云 鬓发白,笑看清欢 终是那江南第一家
年味推送官:郑海丽
大年初一,回江南第一家有感
曙日红,千重锦浪
十五世同居,三朝旌表
御史第,大夫第
忠孝善义俭,义泽传家为甚
和顺齐家,誉留史册
曾年少,曾清贫
曾奋发,曾壮志
岂敢入繁华
岁月如烟,朝露浮云
鬓发白,笑看清欢
终是那江南第一家
年味推送官:朱凯 又是一年除夕到,我又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了。没错,我还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。他们都记得,我从小最爱吃老家的鱼冻。前一天,爷爷就拄着拐杖去集市上买了鱼,奶奶把鱼烧好,冻上等我回来吃。老屋比我的年纪还大,对联照例由我来贴,因为我是家中的顶梁柱。院内的腊梅花已经盛开,好像也在欢迎我回家。 虽然已经年逾不惑,但在老人眼中,我还是个孩子。年初一,我去看望93岁的外公。他又提起我小时候的“光辉事迹”,还要给我压岁钱,让我买鞭炮、糖果。哈哈哈。有爷爷、奶奶、外公的疼爱,我感到很幸福。希望这份幸福一直延续下去,一年又一年。
年味推送官:朱凯
又是一年除夕到,我又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了。没错,我还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。他们都记得,我从小最爱吃老家的鱼冻。前一天,爷爷就拄着拐杖去集市上买了鱼,奶奶把鱼烧好,冻上等我回来吃。老屋比我的年纪还大,对联照例由我来贴,因为我是家中的顶梁柱。院内的腊梅花已经盛开,好像也在欢迎我回家。
虽然已经年逾不惑,但在老人眼中,我还是个孩子。年初一,我去看望93岁的外公。他又提起我小时候的“光辉事迹”,还要给我压岁钱,让我买鞭炮、糖果。哈哈哈。有爷爷、奶奶、外公的疼爱,我感到很幸福。希望这份幸福一直延续下去,一年又一年。
年味推送官:郭天奇 回到临海,一定要吃的就是姜汁核桃炖蛋。临海小城依山傍海,临海人吃饭离不开姜,姜汤面、姜汁核桃炖蛋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风味。红糖的甜,鸡蛋的香,姜汁的辣,再加上核桃仁儿,就是一碗风味独特、祛寒暖胃的家乡美味。
年味推送官:郭天奇
回到临海,一定要吃的就是姜汁核桃炖蛋。临海小城依山傍海,临海人吃饭离不开姜,姜汤面、姜汁核桃炖蛋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风味。红糖的甜,鸡蛋的香,姜汁的辣,再加上核桃仁儿,就是一碗风味独特、祛寒暖胃的家乡美味。
年味推送官:夏文忠 温州地区有在正月里舞板凳龙的传统习俗。板凳龙不同于其他地方的“龙”,它由龙头、龙中段、龙尾三部分组成,龙身则是几十乃至上百张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,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。舞龙时,前有大红灯笼开道,后有五彩旗幡拥随,鼓乐喧天,长号动地,流光溢彩的巨龙,时而似游龙嬉水,排成一字长蛇阵;时而似蛟龙出海,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,好生雄壮、闹猛!它既舞出了数十代人的甘与苦,也舞出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希冀。
年味推送官:夏文忠
温州地区有在正月里舞板凳龙的传统习俗。板凳龙不同于其他地方的“龙”,它由龙头、龙中段、龙尾三部分组成,龙身则是几十乃至上百张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,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。舞龙时,前有大红灯笼开道,后有五彩旗幡拥随,鼓乐喧天,长号动地,流光溢彩的巨龙,时而似游龙嬉水,排成一字长蛇阵;时而似蛟龙出海,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,好生雄壮、闹猛!它既舞出了数十代人的甘与苦,也舞出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希冀。
年味推送官:林蜀 大年三十,晨雾既散,迎春商店门口支起木桌。女儿稳坐握笔,在红纸上歪歪扭扭写”福”,墨汁沾上鼻尖犹不自知。李婆婆挎着菜篮路过,笑盈盈收下我们写的福:”小囡笔头有福气哩!” 路过的人看着稀奇拍照发朋友圈,只一袋烟功夫,桌边就围上了赶来的乡亲。毛笔在春联纸上簌簌作响,女儿还忙着给每个”福”字摁金粉,指缝里亮晶晶的,像是攥住了散落的阳光。那些或稚嫩或老辣或工整或飞舞的字迹,化作根根红绳,将四散的乡亲与来年的祝福,悄悄系在江渭村的烟火里。
年味推送官:林蜀
大年三十,晨雾既散,迎春商店门口支起木桌。女儿稳坐握笔,在红纸上歪歪扭扭写”福”,墨汁沾上鼻尖犹不自知。李婆婆挎着菜篮路过,笑盈盈收下我们写的福:”小囡笔头有福气哩!”
路过的人看着稀奇拍照发朋友圈,只一袋烟功夫,桌边就围上了赶来的乡亲。毛笔在春联纸上簌簌作响,女儿还忙着给每个”福”字摁金粉,指缝里亮晶晶的,像是攥住了散落的阳光。那些或稚嫩或老辣或工整或飞舞的字迹,化作根根红绳,将四散的乡亲与来年的祝福,悄悄系在江渭村的烟火里。
这场元宵的相聚,成为春天最温柔的注脚。在此,金道所恭祝大家元宵快乐,愿诸君岁岁皆赴春宴,朝朝可掬清欢。